“好面子”是中國文化中的一種突出的現象。由于建立和維持良好人際關系對個體的生存和發展非常重要,因此人們在交往中,會重視他人的看法和感受,通過各種印象管理策略來給他人留下好的印象,維護自己的“面子”。楊國樞(1994)認為,中國人重視的他人是“重要他人”,也就是和自己有密切聯系和利益關系的人,比如家人、朋友、鄰居和同事等;而西方人重視的他人是“概括化他人”,也就是一般的人也會對他們的人格形成和行為方式產生影響。因此,中國人非常注意維護在重要他人面前的形象,而對自己關系不大的人,則不太在乎他們的看法和感受。
黃光國(1987)認為,中國人是把面子和尊嚴聯系在一起的。面子是從他人那里獲得的尊嚴,一方面代表了自己的社會形象,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個體的社會地位。所以,面子是越高越好。人們既通過人情和各種社會交換手段來獲取、維護和提高自己的面子,也通過權力來確認和鞏固自己的面子。人情和面子是中國人核心的人際關系準則。
面子是個體社會化的產物,是人區別于動物的一個重要方面。無論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,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,在別人面前有“面子”,都是一種普遍的、自然的需求。問題是不可太“好面子”!昂妹孀印睍棺约旱男袨樘缽膭e人,缺少自己的內在標準,最終不利于個體的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