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怎么樣去識別孩子的壞脾氣
大家可能對發脾氣大概有一個定義,比如說孩子在遭受挫折之后哭叫、吵鬧的現象,大家定義為孩子發脾氣,這是通俗意義上的定義。我個人認為發脾氣是不正確的表達方式,還沒有學會正確地表達和疏解自己的情緒之前,往往會采用一種極端的方式。孩子一般會采用的方式就是吵啊,哭啊,叫啊,鬧啊,有的孩子可能激烈一點的話會撒潑打滾啊,滿地滾啊,耍賴啊,或者是有的孩子哭起來臉發紫啊,有這樣的現象。
我想分享的是其實哭和鬧是不一樣的,這個問題當時也困惑我很久。我家女兒脾氣不是很好,她是比較敏感型的孩子,容易發脾氣。有一陣子基本上幼升小的階段,再加上阿姨離開,弟弟出生,有一陣子她的情緒很不好,情緒很激烈,發起火來,因為一些小事無理取鬧,這時候會哭起來沒完啊,或者有一些特征,邊哭邊說些車轱轆話啊。
這時候我挺困惑的。一方面我的知識告訴我哭是孩子正常的發泄方式,究竟算不算發脾氣呢,畢竟沒有打人,畢竟也沒有罵我,畢竟也沒有怎么樣,但是為什么這么看起來這么鬧心呢?然后請教一個師兄,為什么這么鬧心呢,我的師兄一語道破天機,對我的啟發太大了,就是:哭和鬧是有區別的。所謂的一哭二鬧三上吊,就是我們的俗語說的。其實孩子發脾氣的時候,可能用的就是這個升級手段。
如果發現孩子不是因為心情不好,然后哭一會兒就好了,自己該玩什么玩什么去了,而是開始跟你倔起來,強起來,或者是邊哭邊嘮叨,你們不關心我了,不愛我了,或者邊哭邊喊叫啊,尖叫啊,邊哭邊開始有一些更激烈的行為。這些其實我們可以定義為他是鬧,是孩子發脾氣的一個表現。我們不能定義它像哭一樣,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發泄方式。這種情況下,可能我們家長就需要做一些引導了。
二、幫助孩子遠離壞脾氣
首先,就是認可孩子的一個感覺。比如說我們舉個例子,一個孩子他和別人爭搶一個玩具,結果搶輸的,嚎啕大哭,開始發脾氣,哭鬧,尖叫。這種情況下怎么辦?首先認可孩子的感覺。媽媽看到你非常地生氣,你可以用這種攝影機技巧,就是把我看到的東西說出來。我看到你在發怒,我看到你非常地生氣,我想你一定有什么事情讓你很不開心。
第二步,幫助孩子覺察自己的情緒,就是他首先要認識自己的情緒才能進行下一步,孩子純粹覺得自己不高興不高興,但是沒辦法把自己的情緒分類、定義,不知道接下來怎么應對,怎么樣幫助孩子覺察情緒呢?你現在是什么感受,可以跟媽媽說說嗎?他說不出來,你可以引導他。你是生氣呢,還是覺得很傷心呢?還是覺得非常委屈呢?是哪一種情緒呢?就是引導孩子去覺察自己究竟處于什么樣的情緒狀態。
因為孩子思考了,自己慢慢平靜下來,可能會跟你溝通,我覺得有一點委屈,我還很生氣,這時候可以進一步地啟發孩子,你為什么這么生氣?同時家長提問的過程當中可以了解一下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,給孩子一個反省,給孩子一個辯駁的機會。孩子可能會說跟小明爭東西,他推我,明明是我的東西,還推我,搶走了,我特別特別憤怒,我覺得很委屈,搶了我的東西,還推我。
這時候繼續說,他搶了你的東西,還推你,你覺得特別委屈,對不對?孩子會覺得:對,你說得對。其實技巧很簡單,就是復述他的話。孩子繼續補充這些事情,然后你繼續復述他的話,慢慢地這個孩子心情就會好很多。這個時候的話,經過這些步驟孩子基本上心情已經好了一大半了。這時候如果說比較小的孩子,你可以轉移一下注意力啊,或者說做一些他喜歡的事情啊,幫助他心情希望進一步好起來。如果大一點的孩子,他已經有比較好的情緒調控能力的情況下,可能都不需要轉移注意力的方式,直接經過一問一答,他的心情就會好起來。
之后就是最后一步,啟發孩子,自己解決問題。我們家長往往就是會越俎代庖,犯一個錯誤,開始去教育孩子:哎呀,他搶了你的東西了,這有什么,自己再找一個東西玩就可以了,你這孩子怎么不會分享啊,這點事情至于嗎?這么委屈,別哭了別哭了,大人往往會用自己處理情緒的方式套在孩子身上。但是孩子來說,成人這時候的說教對孩子來說一點力度都沒有,孩子在自己的情緒當中,完全聽不進去你的說教,一點用處都沒有。那怎么辦呢?怎么讓孩子,能夠引導孩子下一次更好地思考呢?那就是啟發孩子,啟發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。比如說在孩子情緒好之后,你可以說:哎,那剛剛這種情況怎么辦?你這么傷心、這么難過,如果他下次再搶你玩具,這可怎么辦?這時候孩子就會去找解決方案。